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,中国进入了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。目前中国高速公路已突破3万公里,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。伊春也不例外,20多年来,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。我作为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林区人,对此有着切身感受,引起无限遐想。回忆起我有过6次和公路交通有关的乘车经历,从中可以见证——伊春林区公路从无到有、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。
第一次是上个世纪50年代伊春没有公路的低级阶段。1955年春天,我随母亲从山东老家搬迁到黑龙江省伊春翠峦林业局,与5年前就来林区工作的父亲团聚。在翠峦火车站下车后,距离父亲工作的解放林场还有一段路程。此时正值林区开发初期,林业局到各个林场没有公路,也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,只有供牛马车单行的羊肠小道。一家人在翠峦旅店等了几天后,父亲终于找到了一辆牛车。天刚刚亮,把搬家的物品装上车,我们姐弟几个坐在行李上,父亲母亲在地上步行,随着牛车就出发了。从翠峦镇到解放林场仅有30公里,我们却整整走了10几个小时,太阳落山时才到达目的地。途中饿了就吃点干粮,渴了只能忍着,下雨了就用被子蒙在身子上,那种滋味无法形容。
第二次是上个世纪60年代伊春公路发展的雏形阶段。1963年,我考入翠峦区第一中学住校读书。那时翠峦已经有了部分沙石路面的公路,但是翠峦区到解放林场的公路只修到胜利村,从胜利村到解放林场还有10公路的羊肠小道。我回家看父母时,都是先乘公共汽车到胜利村,再步行10公里路到家的。翠峦区到胜利村的客车一天只有一趟,过了班车时间,只好走着回家。10几岁的孩子,走了一段路程就累了,此时的我,多么想有一辆汽车能捎上我一程啊!看到后面来了一辆卡车时,就向司机师傅敬礼,希望他能拉上自己。当看到卡车扬长而去时,我的心都要碎了!
第三次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伊春公路发展的初级阶段。1979年初,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。身在军队服现役的我,从辽宁部队调到嘉荫边防部队执行战备任务。9月,妻子带女儿来边防连队探亲后,我送她们回家。那时伊春已有通嘉荫县的长途客车,从边防部队回家探亲乘坐汽车比较方便,但是车速较慢。早上8点乘坐嘉荫至伊春的客车,下午4点多才到伊春,200多公里整整走了8个多小时。虽然是较宽能通行两辆车的沙石路面,但坑坑洼洼,极不平坦,客车行走起来颠簸厉害,导致她娘俩都晕了车。
第四次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伊春公路发展的中级阶段。此时,伊春至铁力的断头公路已经打通,人们去哈市办事除了乘坐火车外,还可以乘坐长途客车。1989年初春,在伊春军分区工作的我,乘火车去省军区开完会后,返伊时上午乘坐了哈市至伊春的长途客车。从哈尔滨到绥化100公里是沥青公路,路面平坦,乘坐舒服,只用2个来小时就到了绥化;从绥化到铁力这段路程,虽然是沙石路面,但路况较好,车速也较快,用时3个多小时;可是到了铁力至伊春这段路程就不好走了。路面窄且高低不平,在无数次的颠簸中,100多公里路程汽车竟然走了3个多小时!身心疲倦的我下了车,天就黑了!
第五次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伊春公路发展的较快阶段。这个阶段,伊春至哈尔滨的222国道已建成。汽车行走在用混凝土铺筑的路面上,车速明显加快,人也感觉舒服。期间,我出差去省城办事时多次选择乘坐汽车,300多公里的路程5、6个小时就到了,比乘火车快了近一半时间。白天乘车,还能欣赏路边的花草、田野的美景,实实在在是一种享受!
第六次是21世纪的今天伊春公路的大发展快发展阶段。进入21世纪后,伊春公路建设与全国同步,发展日新月异。到目前,全市境内公路里程近2万公里,G1111高速公路连接伊春到哈尔滨、鹤岗、佳木斯,S204省道连接伊春至嘉荫,S12省道连接伊春至北安、嫩江、黑河……如今已形成了以国道、省道干线为骨架,以市区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。发展巨大,今非昔比。已有5年驾龄的我,和大家一样,开着爱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,尽情地享受着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顺畅便捷的服务。现在,我也有了自驾车,驾着爱车车从伊春到解放林场,只用二三十分钟时间;从伊春到嘉荫,只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;从伊春到哈市,只用三四个小时的时间!再也找不到因当年的道路交通不便带来的痛苦了!高速发达的公路网,拉近了人们的距离,把地球变小,使得物质运输更加顺畅,人们出行更加便捷……。美哉,中国的高速公路!美哉,伊春的高速公路!